信息公开
公共服务
公共交流
专题专栏
对外开放
市场建设
省辖市介绍 您的位置:首页 > 省辖市介绍
安阳
来源:本站 日期:2017-05-03 点击数:70116次
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端,与河北、山西两省毗邻,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。截至2012年底,全市总人口573.77万,常住人口508.3万,有汉、回、蒙古、满、壮、苗、藏、彝等43个民族。辖1个县级市(林州市),4个县(安阳县、滑县、内黄县、汤阴县),4个市辖区(文峰区、北关区、殷都区、龙安区)、1个城市新区(安阳新区)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(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),40个乡,52个镇,43个街道办事处,218个社区居委会(其中林州市30个社区),3285个行政村。市区面积543.6平方公里。2012年,市区建成区面积108平方公里。
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。早在2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,先民就在此生活。远古时期的颛顼、帝喾二帝先后在帝丘和亳建都,并葬于此(均在内黄县梁庄乡)。公元前1300年,商王盘庚迁都于殷(今安阳市区小屯一带),在此传八代十二王,历时255年;三国、两晋、南北朝时,先后有曹魏、后赵、冉魏、前燕、东魏、北齐等六朝在此建都,故安阳素有“七朝古都”之称。
安阳之名,始于战国末期。公元前257年,秦将王龁攻克魏“宁新中”邑,后因宁、安意近,淇水(原黄河故道分支)之北太行余脉之南曰阳,乃定名为“安阳”。公元401年,北魏在邺城设相州,是为相州名称之始。公元580年,北周灭北齐,邺城被焚,邺民全迁安阳,安阳遂称相州。隋、唐、宋沿用相州一名。公元1192年(金代),升相州为彰德府,此为彰德府名称之始,明、清一直沿用。1913年,中华民国政府废彰德府,复置安阳县。1932年10月,民国政府在省下设区,安阳为河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,领11县,直到1949年5月6日安阳解放。1949年8月1日,成立平原省,安阳为省辖市。1952年11月30日,平原省撤销建制,安阳市划归河南省,现为省辖市。
安阳人杰地灵。盘庚迁都于殷、商王武丁中兴、奴隶傅说拜相、女将军妇好请缨、文王拘而演周易、西门豹投巫治邺地、蔺相如降生古相村、信陵君窃符救赵、项羽破釜沉舟、曹操邺城发迹、起义军雄踞瓦岗寨、三朝宰相韩琦三治相州、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等名人逸事层出不穷。著名历史学家、诗人郭沫若同志1959年来安阳时,留下了“洹水安阳名不虚,三千年前是帝都;中原文化殷创始,观此胜于读古书”的著名诗句。
上一篇:新乡
下一篇:濮阳